当期位置:保健 > 四季保健 > 春季防病 >

注意感冒的防治 体内积热的清除 警惕痼疾复发

2012-07-13 16:34:02   来源:24小时营养网   人气:

五、当心“春寒伤人”

春到大地,给万物带来了生机,然而早春却寒意正浓,人们仍觉得很冷,所以,群众中有“春天冻人不冻水”的谚语。原因何在?

第一,春天是冷暖气团的过渡时期,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很强,导致了春天多风的天气。风速越快,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,人也就觉得更加寒冷。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:当气温在0℃以上时,如无风时为10℃,若是三级风刮来,使人感觉气温只有5℃,在五级风时,人会感到气温像0℃一样;而当七级风时,人就会感觉和零下3℃时相同。通过上述实验,说明了气温在零上时,风力每增加二级,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℃~5℃。这种看起来似乎天气暖和了,而实际上人们仍感觉相当冷的情况,在初春季节尤其明显。

第二,众所周知,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,但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很少。原因是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面吸收,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热量传送给空气。所以,白天越是靠近地面,空气温度就越高些。冰雪冻土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得也早一些。但冰雪冻土融化过程中又需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,使得地面温度不可能上升得很快,以致人们仍然感到寒冷。

有鉴于上述原因,春天除了防止风邪伤人,亦需要防寒,尤其是在早春时节。古语道:“吃了端午粽,还要冻三冻”,就是提醒人们当心春天里的“冬天”。就拿脑血管病来说,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,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峰皆在每年1~2月份。统计分析认为,这与月平均气温、气压对目对湿度的变化关系密切。大气中温度和相对湿度低。气压高,气候干燥,体表蒸发快,体内的红血球积压和血液粘稠度就增高,血流速度减慢,加止血管收缩的时间相对延长,故易诱发脑血管疾病,如高血压、脑出血、脑血栓。

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:防寒保暖。因为气温变化是脑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,寒冷时脑血管患者发病率高。由于春寒、温度低,体内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血管收缩、血压上升,从而导致脑血管溢外。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室温最好保持在15℃以上,睡眠时盖的稍厚一点,以不出汗为原则;衣服不要脱得太快。要多饮茶、多喝姜液、食用菌汤。多吃草菇、香菇、平菇、蘑菇等汤菜。原因是:茶叶中的茶色素可以对抗纤维蛋白元、防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。在黑木耳中含有一些妨碍血液凝固的物质,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粘稠度,防止血液迅速凝固。香菇等含有香菇嘌呤碱,可降低或抑制胆固醇吸收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年轻姑娘由于爱美,往往在早春三月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,这样很不好,因为气温太低时,肢体暴露部位感觉寒冷甚至起鸡皮疙瘩。一般他说,妇女膝关节对冷空气的袭击较为敏感,易发生局部麻木,酸痛等症,久之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。据报载,突尼斯的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,即使寒风刺骨的冬季也是如此,因而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也特别多,约占妇女总人数70%。

此外,由于早春时节寒冷,干燥的气候,会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,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,病菌、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会乘虚而入,特别有利于流行性感冒,流行性脑脊髓膜炎,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及病毒性肝炎、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。流行病学大量的调查资料还表明,麻疹、白喉、百日咳、猩红热、气管炎、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,春季也远远高于其他季节。

以上均说明,春季防病不能忽略了春寒,“春冷透骨寒”和“春寒冻死牛”的民间俗语,非常值得人们警惕。

六、春季感冒的防治

感冒,一年四季皆可发病,但多发季节当属春天。原因是温暖的春天是细菌、病毒生长繁殖的季节。此外,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及感受邪气的不同,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亦各不相同。当然治疗也就不一样了。

风为春季的主气,风为阳邪,其性开泄,因此,春天的风邪袭人,即是风邪与温热邪气结合便成为风温或风热邪气,感冒一般属于风热感冒。

风热感冒的特点为:起病急、传变快、恶寒轻、发热重、头痛、咳嗽痰黄、咽喉肿痛、口渴、尿黄、舌尖红、脉浮数、在治疗上应以辛凉解表、清热解毒为基本法则。症状较轻者,可服用羚翘解毒丸、板兰根冲剂、感冒清热冲剂等中成药。倘若高热不退,病情较重者,就应服用汤药,药有:连翘、生石膏、生甘草、蝉衣、芦根、银花、桔梗、杏仁等。

春季感冒的预防办法是:其一是在饮水中浸泡贯众(取未经加工的贯众一大块,约500克重,洗净,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,每周换药一次);其二是在住宅内放置一些薄荷油,任其慢慢挥发,以净化空气;其三是每天坚持作保健按摩,可选足三里、风池、迎香等穴位为主。实践证明,前两种方去有一定灭菌作用,而穴位按摩则能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。对于年老体弱的人,还应尽量避免到人多,空气混浊的公共场所活动。同时,也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清新。此外,要避免受凉,衣服增减要适度;少食肥甘厚味、大鱼大肉,这些食物不易消化,助湿生热,湿热内蕴,易受外感。菜肴红烧萝卜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。具体作法是:将750克红皮萝卜洗净去根后,切成2.5厘米的菱角块,放入六成热的有少许油的锅中滑炒成淡黄色时,加入料酒15克、白糖5克、精盐10克、酱油15克、味精3克,煸炒熟时再加入75克湿淀粉翻炒,随之再下入少许香菜叶即成。平时还要注意起居卫生,生活要有规律,避免过度疲劳。饭后、酒后、出汗后要避风寒。

七、体内积热的清除

在漫长的冬季,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,人们往往喜欢穿起厚厚的棉衣或皮裘,拥坐在旺旺的炉火旁边。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,喝烫口的热粥、热汤。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。这些,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,但是却使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或痰热。到了春季,郁热被风气所鼓动,就会向外发散,人们就会出现相应的病患。轻则导致头昏、烦闷、胸满、咳嗽、痰多、四肢重滞,重则形成温病,甚至侵害内脏。因此,春季要特别注意及时清除体内的积热。

清除积热的方法很多,在症状轻微时一般不需要服药,可以通过春游、到空气清新的园林山野之中,尽情地呼吸清新的空气,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。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稍稍偏凉,又具有解除内热作用的食疗方,例如竹叶粥,用竹叶50片洗净,石膏三两,砂糖一两,粳米半斤作原料,先将三大碗冷水文火煎石膏、竹叶、煎至二碗水时,取下,稍凉后滤去滓渣,放置片刻,再用上部澄清液煮粥。粥热后加入少量砂糖即可服用。此外,菊槐绿茶饮也应常喝。若是症状较严重者,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理气化痰。清热利膈的中成药。

八、要警惕痼疾复发

俗话说:“百草回芽,百病发作”,意指春天若患有宿疾者,要当心旧病复发。尤其在春分前后,慢性病患者最易复发,如偏头痛、胃疼、慢性咽炎、过敏性哮喘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心肌梗塞、精神病等最为常见。例如,北京地区医务工作者与气象工作者合作,对1976年至1979年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的4806名患者进行调查,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期分别在11月至1月,以及3月至4月。

“菜花黄、痴子忙”,这是一句流传于我国南方城乡的谚语。初春,我国江南地区油菜正处在开花期,也是精神病患者(即痴子)六神无主,坐卧不安,病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。原因是,春回大地,人的情绪亦随之活跃,一旦稍受天气变化等外界环境因素刺激,就很容易激发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情绪。例如,当气温高于26℃,空气湿度大于70%时,人的精神就会感到疲惫,心情也极易烦躁和发怒;当大气压下降,或低压天气系统逼近,天气阴沉时,人的精神常陷入不知所措。沮丧和抑郁状态,表现为神情恍惚、六神不定、儿童还可能产生骚动、哭闹现象。这是天气变化对正常人产生影响的表现,而精神病患者对气温、气湿和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反应更为敏感,并且对不同天气有不同表现:有的表现出。烦躁不安、极易激怒、骚动,常发生过激冲动性行为;有的则表现较为安定,出现呆若木鸡状态。精神病专家曾作过调查统计,一年中以3~5月为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,其中以4月为顶峰。

对于上述各种疾病在发病前要做好自我调护,即要从精神、起居、饮食、运动各方面保健锻炼,做好预防工作,比如不要过分劳累,注意保存体力,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,尤其不可劳汗当风,谨防外邪侵袭机体等。

还须指出的是,春季防病不能忽略了灭蚊。现在人们习惯于夏季驱蚊,其实,春季灭蚊,才事半功倍。原因是:蚊于与其他动物一样,也有雌雄之分。雄蚊是不咬人吸血的,靠吸食花蜜与植物为主,天气转凉后,雄蚊便从室外躲到温暖的屋内。雌蚊在秋季除了产卵时死去的外,没有死的躲进屋内照样咬人吸血,只不过数量极少罢了,也有一部分蚊虫陆续离开有人的居室,转移到厨房、地下室、阴沟、墙角等阴暗、潮湿、避风、不冷不热的地方越冬。尽管少数存活的蚊子能过冬,然而,正是这些残留蚊虫,正是来年繁殖成千上万蚊子的来源,因此,人们切不可等闲视之,应该彻底予以歼灭,尤其是冬去春来之时,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,消灭蚊子。在具体措施上,要针对蚊虫有限的藏身之地,重点突击地下室、阴沟、厨房,暖气管道等地域,采用烟雾薰杀法,如选用驱蚊净、敌敌畏、六六六烟雾剂等效果很好。

本文导航
分享到:

Copyright © yy24.cn, All Rights Reserved.

返回顶部